再见了,我的崽崽!

保密观2023-03-26 14:10:03


(资料图片)

独居的单身朋友养了两只猫,一只英短,一只加菲。朋友的母亲实在看不下去了,旁敲侧击地说:“你看它俩都有伴儿了,你也得找个伴儿吧?”朋友斩钉截铁地回答:“它俩就是我的伴儿!” 在朋友母亲的眼中,那两只猫就是宠物,无法给予自己的孩子宛如人类一般的温暖与安抚。不过,在动物身上能否获得温暖,对于真心喜爱动物的人来说,给出的答案是肯定。 只是,宠物的寿命比人类要短很多。如果有一天失去了朝夕相伴的宠物,我们该如何面对呢? 杰弗里·马森是《纽约时报》畅销书作家,动物情感专家,在哈佛大学取得梵文博士学位后,又转投了心理分析领域。在《再见了,我的崽崽》一书中,他用40个与宠物告别的真实故事,让我们学会温和面对离别。

当家人般的宠物离我们而去

故事要从马森的宠物狗班吉讲起。班吉是一只14岁的拉布拉多,跟马森一起生活了11年。马森的妻子莱拉以及两个儿子伊兰和马努,都很爱护它。随着班吉年纪的增长,每每想到这个家庭重要成员会有离开他们的一天,一家人都觉得很无助...... “猫和狗临终时会用一种特殊的眼神看着人类,仿佛知道这是最后的告别,也意识到将会发生什么。死亡对于它们的意义很可能跟我们认为的一样重要。” 在马森看来,猫狗甚至是其他动物,有预知死亡的神秘能力。我们应像尊重它们的生命一样,尊重它们的死亡,把它们的死亡看作是一场仪式。 通过马森的观察,狗狗在死亡之前,无论多么虚弱,都会跑到亲爱的人眼前躺倒。也许,这样的仪式是狗狗给予人类最后的温暖。而猫咪则和狗狗不同,死亡之前一般会离开家里。

学会告别,学会爱

谈到失去宠物的悲伤,最无法调整情绪的应该是孩子吧。他们还未学会如何认识世界,便要来承受告别的哀伤,真是太残忍了。

我认识的朋友里,有人不吃鸡肉,有人不吃鱼肉,问得因由,原来是小时候饲养的小动物离世以至于哀痛一直存于心中。 其实,重视孩子的痛苦,就是重视动物的死亡。千万不要欺骗孩子说这些动物去了哪里,而是要陪在孩子身边,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哀悼宠物,与孩子一起分担悲伤,直面死亡,让他们学会告别。 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在早稻田大学教书时,家里的猫因病而亡,他领着三个孩子在后院立了“猫之墓”的石碑。他在随笔名篇《猫之墓》里写道:“每逢猫的忌日,妻子定会盛一碗饭,饭上面铺着小片鲑鱼片和干鲤鱼片,供奉在猫的墓前,直到现在也未曾忘记过。”

生命共情,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

即使我们不能豢养动物,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喜爱和关心它们,毕竟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。

1966年,电影《生来自由》讲述了肯尼亚热带森林的禁猎监管人员乔治, 在巡逻时误杀了一头母狮,发现母狮的三只小狮子无人照料,他和妻子留下了最弱的那一只悉心照顾,这只小狮子成了他们真正的孩子。 无独有偶,好莱坞大导演乔恩·费儒拍摄的电影《奇幻森林》,讲述了人类幼童毛克利被狼族首领收养的故事。 虽然这只是个奇幻传说,但狼孩在印度真实 存在过。 书中,马森动情地写道:我最深怀感恩的,是在我的一生中,得到了无数的猫、狗、鸟,甚至仓鼠、鸡和兔子的爱,这些爱丰富了我的生活,我甚至找不到词语来形容。 与宠物朝夕相处,学会悉心陪伴,学会好好告别,学会爱,是人生最值得的收获。

推荐阅读

本期编辑:霍 然

关键词:

上一篇:
下一篇: